• 正在播放:浮城大亨-正片
  • 自定义第一行提示文字支持fa图标
  • 自定义这是第二行文字

影评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从贫苦渔民到商业大亨——郭富城为您讲述上世纪波澜壮阔的香港社会演变史》(浮城大亨)影评

《浮城大亨》
从一个上岸渔民到大公司高管的传奇经历,
见证香港50年代——21世纪的变迁,
不是主旋律,
是港版的《阿甘正传》。

当然啦,
远没有《阿甘正传》那么经典。
问题如下:
人物不鲜明,
时代感不够大气,
主控思想与故事脱节。

如你所知,
阿甘的人物魅力在于:
 一个智商70的人,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坚毅,做了那些智商200的人也无法做到的事,
这里面的正负矛盾反差让这个人物得以成为经典,
而《浮城大亨》却并没有为主角设计相应的故事,
本可以围绕主角那个贫苦的、被遗弃的、长相不中不西的“羊杂”身份做文章,
但故事却东跳一下,西跳一下,极大的减弱了这个人物自身反差的力度。

由于是真人真事改编,
编剧的视野一直被局限于人物周围的生活环境,
仅有的几次历史画面不足以撑起故事所需要的宏大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这种作茧自缚的行为让这个故事无法产生出如《阿甘正传》中水门事件那样的神来之笔。

《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是那个故事核心思想的体现,
它的主控思想可以概括为:
如果你能够勇敢的奔跑,就能控制变幻莫测的命运,
整个故事所有场景人物无一不是对这个主控思想的论证。

在《浮城大亨》中编剧也想搞一条经典台词:
 “我的身份先是XX,然后是XX,然后是XX,最后是XX,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
编剧找到了一个模糊的灯塔,
却无法把这个问题提炼为主控思想,
于是主角成为了一个被动主人公,
只会麻木的随着编剧设计的情节摆动,
而无法做出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动作。
这个人物就这么从头麻木到尾, 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站起来。

其实诸如
“因为坚持所以得到幸福”
“因为真实面对自己所以找到自我”
“因为敏锐的直觉所以没有被时代所抛弃”
等等等等,
都可以设计这个故事的主控思想,
但编剧可悲的坠入了由大量的真实历史、生活细节、对经典影片场景的模仿所组成的迷宫,
阻止了这个故事获得属于自己的灵魂,
让这个故事变为了——
用退场时一位观众的话说就是:
 “还是能从这片子里看到了一些香港社会的变迁过程的”

所以,
《浮城大亨》其实有一个更好的定位:
——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第9套记录频道,
——下面要为您播出的是: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从贫苦渔民到商业大亨——郭富城为您讲述上世纪波澜壮阔的香港社会演变史》
——欢迎收看。

虽有浮城,而无大亨(浮城大亨)影评

      看到是严浩导演,记得他那部《棋王》,所以找来看,对之期望颇高。
    
   然而整体的演技给我一种抽离感。
   郭天王为什么想要到岸上去走路?为什么他想要做写字楼,这种水上人家出来的孩子,为何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被人轻轻掠过,他在上升途中的艰辛整体看来轻飘飘,我只能感叹,帝国东印度公司给予他一个奇迹。然而为什么神选中了他,而不是他或者她,或者他她他?整部影片都让我摸不清头脑,搞不清爽逻辑,似乎每个演员都很激情的演出,然而戏份明明都只爆发出一半。

    影片给我的整体感觉,就像是一曲在月光中轻吟的小调,而中间断续,好像一个初学者终于摸清楚了键盘,然而在弹奏的当中不时低头翻曲谱,沉吟,犹疑良久。我赞叹其中的一些诚意,却只能认同其中的部分旋律。比如三人在一起,采妮害羞的问阿泉那个字是什么字的时候;又比如,泉妈在交卷子的时候,面对那位老师在桌上轻轻敲击的手,沉默,然而退了一步出去的时候;菲安在 游艇上试图上阿泉抱紧他,而他最终颓然的时候;而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却是小表妹与小阿泉在缓缓的 划浆行走。一条黑眼鱼最终跟一条鹦鹉鱼在一起了,只是不是小表妹,即使当时承诺要给她打一副金耳环,然而到那时他其实已经有些疲倦,甚至倦怠于前往提亲。

     所以镜头一切换到婚后,阿娣的神情总是慌乱的,她并没有得到那个答应承诺,我甚至相信,她的听力下降并非由于常年水上生涯所导致,而是她下意识地不想听懂他说出的话语背后的含义。
     菲安是那样的美,那样的镇定和强势,她与阿泉站在一起,就犹如剑与剑客。剑客稳健,而宝剑犀利,所以两人一体,不由地阿娣这个女人瑟瑟发抖。刘心悠这个美人,在步步惊心中让人仰慕其气质如兰,而在这里,她嚣张犀利,明媚的好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她那种段位的女人,到后期将越过剑客,隐然自成一体,所以阿泉最后沉默,不肯再抱紧她。事实上,能够温暖她的也许需要奇遇,而布华泉不是。
 
     他连自己都经常在发问,我是谁?然而他的发问是间断的,想起来才问自己一声,所以整个影片的节奏其实松散、凌乱。这使得我想起冷山的结构来,从头到尾,我只能感觉到,那永远不停的冷山呼唤,不断强化,而最终将英曼送到了她的身边。
   

卖仔莫摸头,摸头泪流流(浮城大亨)影评

倪匡刚逃难到HK时,在码头扛包卸货,等活儿的时候就拿捡来的报纸看,看上面的连载小说,他觉得连载小说没什么,我也能写,于是就写了几篇投稿,从此就不用扛包,转职写稿写到享尽富贵荣华,淋漓尽致到如今。

黎智英偷渡辗转从广州到澳门再到HK,一上岸就做了童工,打工期间,一个老会计看他孺子可教,对他说,你要想做老板,不要一辈子打工,就一定得会“鸡肠”(英文),我可以教你。然后就从ABC开始学,后来果然发达,从做服装开始,到如今黎智英是HK第一的传媒大亨,英文自不必说,好到像母语一样。

这是两个HK梦的故事,这两个人,像我们口中美国梦里的美国人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们其实又都不是“香港人”--起码不是HK土著。如何定义HK人?答案比如何定义美国人简单多了。

《百年浮城》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本土HK人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儿改编。这个叫布华泉的HK人,那时候应该生活在柴湾筲箕湾一代,是几乎一生都在海上度过的艇上人家,即他们自称的”疍家人“,那时候HK是个小鱼港,零零落落生活着一生都在海上漂漂浮浮的渔民,而新界,估计更加零落的分散着一些种田维生的农民。这些HK人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生活。然后,英国人耶律发现了这个深水港,改写了这个小岛以及它的岛民的命运,其后沧桑百年,人物辈出,布华泉,是其中之一。

发自内心觉得这是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电影--居然是港片,港片和好莱坞一样,时不时就会证明一下,自己不仅仅是精彩的”三俗“,也有深度,也有诗意。而总会有几个导演,成为为商业充斥的电影圈儿拔份的人物。

我一贯讨厌电影用画外音,认为是镜头语言功力不足的表现,这部电影用了不少。却非常贴切,将整部电影精炼了不少,原来,有的画外音显得做作不堪,而有的则恰如其分,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画外音恰如其分的电影,如果没有画外音,这部电影势必要拍150分钟以上。

其瑰丽壮观的画面,柔情似水的配乐,可谓水乳交融,足见导演功力非凡。

电影中展示的贫困交加但热气腾腾充满诗意的平民生活,小儿女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纯真浪漫,自然、淳朴、真实,令人怀念,尤其是中国人,唤起许多同感时刻,犹如读思无邪的《诗经》民歌、看山水画中茅屋炊烟升起的感觉,艇上小女孩儿一个笑容,一句”回来就结婚“的童言,以及小女孩儿妈妈随手拿条咸鱼轻打她的画面,都让人感受到中国人独有的气蕴--这不就是电影的终极意义吗?让你在100分钟里,去体验一种你梦寐以求的诗情画意,去感同身受别人的悲欢离合。而且,同时,它还很励志。一个十七八岁才开始认识第一个字,第一次穿鞋的人,靠自己的努力,40岁就达到人生顶峰,跻身上流社会,却未迷失于权钱美色,不忘自己根本,因而得享家庭天伦欢乐,可谓难得。这也是上一代HK人的人中龙凤。再看看如今这些被视为上流社会的马会会员,让人禁不住喟叹,时无英雄,让一群土鳖上位。

让我们来理一理影响布华泉人生的几股力量:
其一,我觉得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基督教。基督教的传教士,遍布全球的感人事迹,真让人觉得宗教的魅力为世人难挡。片中的牧师阿东,可谓影响了布华泉的一生,在他青春期时,就让他明白天堂与地狱,让他懂得感恩和知足。这种神奇的力量一次次的帮助他走过事业和人生的困境。牧师在艇户摇摇摆摆的船上传教,给他们信仰,帮他们做联络员,无意中他向十几岁的布华泉说:你可以出去读书识字的。而到影片最后,布的妈妈乐享天年,他主持了他的葬礼。

布华泉父亲出海死去后一家人走投无路时,是教会接收了他的三个妹妹。到后来,他短暂的迷失于Fion和阿娣之间时,也是这单纯的天堂与地狱的观念救了他(我不能成为阿娣的地狱),当他事业有成,出入社交场合,的确需要一个像Fion这样拿得出手的女人,而阿娣一方面也觉得自己帮不上忙,自惭形秽。另一方面却又害怕丈夫从此离自己而去,家庭破碎,郁郁寡欢。

这是很多靠自己奋斗成功的男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他,就倚靠最初的信仰,唤回了最初的爱情,当他再次拉起妻子的手,唱起那首咸水歌,不由得人不动容。这种处理顺理成章,所以打动人心。

其二,我觉得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的英国文化精神。从这部片子可以明确的看到,英国人,如何用等级社会来证明了自己无等级的公平。没错,英国是有上流社会和所谓蓝血贵族,但他并不排斥,甚至鼓励你通过努力跻身上流社会,并且他会从上流社会淘汰不是精英的人,这是个神奇的悖论,而大部分人往往只看到了英国的等级,没看到英国的公平。布华泉的独白中说东印度公司那个大班,是他的伯乐,这个英国人赏识他,一路提拔他,介绍他入马会,在他迷惑于自己身份时,给他申请英国国籍,像朋友一样和他交流97回归后自己的忧虑,最后把一切交托给他,退休回英国,病逝于一家养老院--也许他的一生没有布华泉这么传奇,但他诠释了英国的胸襟和英国文化的主要特质--这中特质就是英国殖民的秘密,他会令被殖民过的民族永远感怀其恩。

其三,就是并不太明显的“土共”(HK本土共产党)的影响,不知道何故,这部分拍的很隐晦,完全是春秋笔法,删削的令人费解。不会是为了照顾国内市场吧?这样的电影,配上普通话,就完全失去了味道。他得以免费识字,读书,小时候是教会的帮助,大了就是土共(表现为东印度公司里的华人工会)的功劳,教会是不会在班上给人看国旗的--老师说,你们的考试不重要,这个才重要:this is China。
然后67暴动闪了一下就语焉不详了。

电影没交代的,我大概可以补充完整。布华泉没有选择五星红旗,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择优而上,选择了英国文化,哪怕从office boy,端茶倒水扫地抹桌子做起。他的好友,选择了填写不识字的表格,去做技工,土共策划下,参与“生劏白皮猪,火烧黄皮狗”的六七暴动,被皇家警察抓走。如果运气好,拘留一下放出来,如果犯的事儿比较大,坐几年监狱再出来,识时务者(话说识时务者也不会去做土共了),改过自新,彻底忘记马列主义,可能还能混的不错。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在HK就会一世潦倒,最后流落在维多利亚公园变成一个神奇的族群:维园阿伯。最近还有一单新闻,一群曾高喊永远忠于毛主席,打倒港英的暴动份子,要求赔偿和平反。

在这三股力量中,布华泉毫不犹疑的选择耶教,选择英国--这种选择并非因为他是个”番仔“(混血儿,也即字幕中出现的洋杂),他一直感恩于养母,最后当母亲把他生母留下的耳环交给他时,他接过来,默默的给养母戴上,暗示他已经决定此生只有一个”阿奶“(疍家方言里母亲)。这种选择恰恰显示了他的天生不凡,正合于当时的时代大潮,于是顺流而上,成就自己的绚丽人生。

这部电影画面非常唯美,这也是严浩最擅长之处,内容异常丰富,小民风,大历史。短短100分钟(其实,我真希望能长一点儿)讲了HK几十年历史,当时英国人的好与不好,中国人警察(也就是所谓黄皮狗)对中国人的欺凌和对英国人的崇敬,也颇为真实--这些故事都离我们不远,你随便找几个五十岁以上的HK人,就可以验证。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罗罗嗦缩写了这么多往往就是我真的被一部电影感染的标志,我不知道如何精炼的表达,只好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全写下来,如果让我选一部今年看过的最值得推荐的电影,我一定会选择这一部,但我在港铁的广告牌上看到它上画,很快就看不到它的档期,票房也一般般,如今这个平庸的年代,配不上这部不平凡的史诗电影,知音少也在所难免,但这些演员,尤其是郭富城和刘心悠,演的非常入戏,令我对他们改观。

整部影片有两个地方让我想要落泪(终于还是没有哭),其一是一开头,老太太抱着布华泉交给阿萍(布的养母)时,生母的不舍,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在很多部电影里演奶奶,姥姥,演的非常好)说:卖仔莫摸头,摸头泪流流,其实我倒是觉得这里,和片尾的97回归呼应,英国就这样把HK又交给中国了,头都没摸一下就毅然决然走掉了。太Reasonable了。其二是头发花白的布华泉给发妻买了最好的助听器,帮她戴上,拉起她的手又唱起那首咸水歌:
买包金针随街撒,搵针容易搵妹难,阿妹呢~~~(翻译成国语,失了味道)

有人觉得这是关于身份认同困惑的电影,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布华泉基本上没有困惑自己的身份,他对中国人身份的焦虑,刚刚浮现就消弭了,尤其是结尾安排的他和那个问路的东北游客的对话(他说英语,游客说普通话,他说普通话,游客又要改说英语和他看齐),也让他觉得释然。他半生寡言少语,做的多,说的少,不介意自己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不介意自己是上流社会还是普通人,但会永远记得,自己是疍家人,来自大海。

我曾经有机会乘游艇从尖沙咀出发一路向柴湾方向绕香港岛一周,在鲤鱼门那儿,仍可以看到不少泊船,只是已经不会再住人,不会再有艇户。自然,再也没有了布华泉这样的传奇人物。



浮城大享(浮城大亨)影评

1978年,26岁的严浩执导《茄哩啡》,成为香港新浪潮的开山之作,从此,香港电影开始真正关注这块小小岛屿里的人世镜像和酸甜苦辣。34年过去了,当年的新浪潮主将们或息影转做他事,或积极北上开辟新战场。而当曾经的旗手重出江湖之时,我们看到,在严浩的心里,当初的新浪潮依然没有退去,他的情怀仍然执着于香港这片土地,执着于它尴尬的身份。 如果单单只是对香港以及个人尴尬身份的图解,那么严浩导演的《浮城大亨》将会失去大陆部分观众的注意。对于如何吸引更多人认同感的问题,严浩很是智慧的采用了家庭伦理的模式,通过对家庭人物关系和情感的书写,沟通起华语各地观众的认同,同时又降低了拍摄成本。 多种文化的交汇固然成就了香港,使它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样也造就了香港的迷失,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始终找不到一个安全的港湾,《浮城大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香港与香港文化。或许,大陆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是香港人更宽广的文化渊源,也更能获得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香港人自我印记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归属感同样也有着文化上的隔膜,布华泉固然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在大陆人眼里,他依然是一个香港外宾,所以在剧情的铺陈中,一切隐喻都向着家与国。

  • 5.0分2014 第20集完结

    爱我请留言 普通话版

  • 9.0分2014 第20集完结

    爱我请留言 粤语版

  • 1.0分2024 第12期

    嘉人自友约

  • 3.0分2024 正片

    来自汪星的你

  • 5.0分1994 第30集

    失落真心

  • 5.0分2022 正片

    源生罪

  • 2.0分1997 正片

    完全结婚手册

  • 8.0分2011 第35集

    步步惊心

  • 7.0分2005 第30集完结

    酒店风云 普通话版

  • 6.0分2018 正片

    冰封侠:时空行者 普通话版

  • 6.0分2018 正片

    冰封侠:时空行者 粤语版

  • 8.0分2021 第25集完结

    我家无难事 普通话版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outlook.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木瓜电影网 湘ICP备06002990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