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播放:爸妈不在家-HD
  • 自定义第一行提示文字支持fa图标
  • 自定义这是第二行文字

影评


导演陈哲艺(爸妈不在家)影评

陳哲藝。據他自己說“19歲拍第一部片子,去了35個影展,拿了35個獎。”之後拍了紀錄片《阿嬤》入圍坎城競賽單元,《霧》又入圍了柏林影展的競賽單元。後來他準備拍攝長片,去了英國國家電影學校讀書。在英國,他又拍了四部短片,其中包括亞洲人在倫敦的狀態。
“在你拍第一部長片之前,沒有人去丟錢給你。只有長片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成長,你有多特別,你的特別之處在哪。”

關於感覺:

講起在英國學電影的最大收獲,他說三樣東西讓他一下子懂得怎麼樣做電影。
在舒琪院長的追問下,他說這三樣東西就是:「Shape(形狀)」,「Energy(能量)」和 「Tension(張力)」。在每場戲,每個鏡頭,每個情緒裡面,都要做這三樣東西。
“電影是講感覺的,其實不是在靠戲劇,而是要靠這三樣東西來做電影。不是靠起承轉合,而是靠「形狀」的轉變,「能量」的大小,「張力」的擴展。”
“有時候一場戲的支撐,不一定是對白,而是「形狀」的變化。可以是畫面,也可以是音樂。”
“當畫面裡一個「形狀」開始趨於穩定,就得讓它變化,不是靠畫面,就是靠音樂。而「能量」,就是要追求每一個戲的能量,每一個鏡頭的能量,每一個情緒的能量。
“如果一場戲迂與平緩,你就要給它「張力」進來,張力就是能量。”
“而每一場戲的結束,就是要在長鏡頭的時間和「能量」消失之前,你就把它砍掉,讓它結束。”
“而「形狀」的變化,比如兩個人在講話,走路,如果要「形狀」的變化。就需要一個紅色衣服,但這個紅色衣服一定要符合你的劇情。”
“我不喜歡什麼東西都講白,對白通常都是爛的。所以我會少對白。我也常自問自己,真的需要拍那麼清楚嗎?觀眾真的不懂嗎?”
“电影像魔术,如果一场戏没有「控制」它就會down掉,down之後,整個魔術就散了。不管你之後多用力,都很難補回來。”

關於表演:
“一個完整的作品,你不應該看出藝術家的痕跡。”
“我的方法是,一直用Take把表演去掉。表演是很做作的东西,你一定要指导演员把这个东西按下去。”
“我讨厌美的,找演员的时候,是在找一个真正的小孩,写实的小孩。Casting的时候也不是在找一个个角色,而是在找一个家庭。”

關於劇作:
“我对戏剧没有兴趣,我对人物有兴趣,对DRAME没有兴趣,我的剧作,就是把距离感的东西都抓进来,然后把这些东西连接,连接,就是剧作,不是说一定要写成戏。我都是慢慢去讲人物,然后铺陈,慢慢去连接,去集中,去聚焦。”
“我這學電影的一路,都是在推翻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捍衛自己的感覺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面對懷疑,人都很固執,偏偏要去試,用別人不看好的方式,來證明你是對的。”

他最後的一短話,其實對我感觸良多。
新加坡的藝術環境不繁榮,創造力低的情況與城市高秩序化和社會化不無關係。一切都講求秩序。而秩序在藝術学习中,最先抹殺的就是創造力。香港或許也有同樣的問題。一切都在秩序之中。
看了陳哲藝的幾部短片,最大的感受就是,都是拍家庭,人与人关系,诸如此类,和在APA见到的学生短片情况相似。我想这是电影的一种,但不是全部。
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国家,没有平原也没有沙漠,面积小,密度大,没有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中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和人与人之间可怖的无法预估的关系。你看到就只有家庭,平缓的人际关系中的涓涓细流,或许除了金融风暴,很难再看到别的东西。
这是当代岛国诸多导演,多拍摄家庭题材的原因。
而我豪放粗犷的大陆,每日都在上演超现实或魔幻现实的大戏。

来自新加坡的华语片(爸妈不在家)影评

去年的金马奖上,有一部叫《热带雨》的电影,是除了《阳光普照》之外我看简介比较想看的。看完《热带雨》后开始注意到导演陈哲艺,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加坡导演,他受到过李安的赞赏,甚至有媒体盛赞其为李安接班人。

今天要写的是他的剧情长片《爸妈不在家》,陈哲艺的长片处女作、获得过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一部电影。

开始说电影前有必要先谈一谈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由于马六甲海峡的特殊位置,这个岛国融合了多种文化,其中最主要的一支是华人,占新加坡人口70%以上。而华人中因为“卖猪仔”和下南洋,又以闽南人和潮汕人为主。

所以新加坡应该是少数靠着普通话、甚至我家乡的潮汕话就能畅通无阻的国家。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文化跟我们差异并不太大。

花了这么一大段讲新加坡的国家情况,是因为作为一部家庭片,我们可以从《爸妈不在家》中找到不少文化共鸣,又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非常奇妙。

在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中,儿子家乐是个很调皮捣蛋小学生,整天在学校闯祸。他的母亲怀孕了(杨雁雁饰演,有好几个瞬间我总觉得是张艾嘉),每天在公司工作和家务中忙得晕头转向,还经常接到孩子学校的投诉电话。

于是,菲佣泰莉来到这个家中。泰莉在菲律宾也有个小孩,为了生计不得不出来当佣人。

刚到这个家时,家乐跟她很不对付。他很排斥这个晚上要睡他床边的女佣,甚至在一起去买东西时“捉弄”了一下泰莉,把没结账的东西偷偷放到她身上

一天,泰莉受女主人电话所托,喊在楼下玩耍的家乐回家写作业。两人争执了起来,家乐骑着单车溜走,被一辆出租车撞到。

手上打了石膏的家乐洗澡不便,女佣泰莉就帮他洗澡。家乐闻到泰莉头发臭,拿起淋浴莲蓬就是一顿喷。

经此一事,家乐逐渐跟泰莉亲热起来。他是个缺乏关注的孩子,爸妈为了生活每天没多少时间陪着他,来了这么一个一天多数时间围着他转的女佣,他跟泰莉变得比跟母亲还亲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看起来调皮捣蛋的家乐得到了解决,但这个家庭中却开始了一股股暗流涌动。

夫妻两人各有各的烦恼,丈夫因为金融危机失业,炒股也输了一堆钱,找不到新工作只好瞒着家里人去当保安。

妻子挺着大肚子每天在公司忙得焦头烂额,回到家中面对的却是日渐和自己生疏、和菲佣亲密的儿子,还有一个垂头丧气的丈夫。

他们夫妻俩也非常有趣,没有谁了解对方。妻子:“也不知道是哪个白痴老是在门外面抽烟”,剧情到后面的丈夫:“我一直在抽烟”。丈夫讲电视里讲心灵鸡汤骗钱的:“只有笨人才会被这种狗血鸡汤骗”,妻子:“我就是这样笨”。

这个家的问题,他们可能还没一个佣人看得清,当她发现小男孩偷吸烟时说:“你家的问题还不够多吗?”

这个家确实问题很多,他们的经济能力已经给不起女佣的工资,不得以辞退了泰莉。最不愿意的自然是家乐,跟女佣刚来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样子,甚至寄希望于中个奖来留住泰莉。

爸爸卖掉原先的车开起了出租车,妈妈肚中的小孩子顺利生下来,家乐在离别中成长。生活好像又有了一些希望。

《爸妈不在家》不带批判地讲述生活和家庭矛盾,怪不得有人说他有李安的影子。

影片有着所有文艺片的感觉,好像都只是在拍日常生活,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但实际上影片时间线跑得非常快,才一个半小时多就拍完了好几个月的故事。这种快是很隐蔽的,要观众自己去察觉,经常镜头切过一两个就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同时平淡的剧情中处处充满了冲突:母亲对女佣的嫉妒,家乐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表面的捣蛋,父亲事业的不得志等等。

剧情冲突外还有一些文化冲突,像让信上帝的女佣跟他们一起扫墓烧香,像随时随地出现的普通话、潮汕话、英语的奇妙结合。

随便找一段对话给大家感受下:“我们本来可以买high floor的诶……father都已经不在了,你还在念(潮汕话)什么?”,“念经啦(潮汕话)”。这种对话真的very 趣味。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长长杂货铺” (微信号:ccGS15) ,每月一篇电影影评,敬请关注

每个猪圈里总会有几头特立独行的猪(爸妈不在家)影评

妻子看到门口楼梯上的烟头说,哪个王八蛋这么没教养;丈夫看着电视新闻上所谓『正能量大师』诈骗的新闻说,人得多蠢才会信这种鸡血?

丈夫说,我失业两个月了,抽烟的人是我,妻子说,我就是买这个正能量课程的笨蛋啊。然后夫妻相对无语,完成一个沮丧的闭环。

这是1997金融风暴的前夕,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新加坡家庭的故事,然而这不是故事的主线,主线是一个女佣,和她照顾的一个十岁的男孩。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一个香港人写的影评,因为里面一句对白,十岁的小孩说家里的菲佣,你的孩子才十几个月,你就把他扔家里出来工作,菲佣说,你妈妈不也是把你交给一个陌生人吗?孩子沉默了一会儿说,I‘m sorry.

以前看过的新加坡电影大概是只有一部《海南鸡饭》,非常的浪漫,优美,不算开明的家长最终也不得不接受孩子是Gay的事实,并且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恋爱。我喜欢那个男主角,Yan can cook的主持,在美国教人做饭的华人,他长得几分像李连杰,我也是因为看这个节目爱上做饭的。

我想《爸妈不在家》正如《天水围的日与夜》以真情动人,情节平实而流畅,但表情达意非常准确较贴近真实生活,从而我也觉得李光耀实在没什么好骄傲的,新加坡并不是什么典范。这个国家真的是一个Fine Country,一个10岁的孩子就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打藤,两个孩子打架,矮小的孩子打翻了高胖的孩子,住院了。矮小的孩子被惩戒,校长对家长说的话是: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让对方家长看到我们在行动。这部片子忽然让我觉得新加坡很陌生,但想想也明白,它毕竟也是个华人社会。

这部电影真正打动人的是情感,导演兼编剧陈哲艺投入了很多情感,它非常真实,每个人的性格都那么鲜明,还有很多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细节,例如,菲佣特丽莎简单的一句:你难道觉得这个家里问题还不够多吗?比如孩子在爸爸破车里打开音乐放的是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这是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的前夜,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些没有直接说出的事实:菲佣特丽莎原来是发型师,会开车,会抽烟,你可以想象她的生活,如今她离乡别井。导演用情之深,让人觉得那些小男孩儿模模糊糊的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也处理的如此自然。

我没去过新加坡,但去年看到余澎衫因言获罪,最后不得不流亡美国的新闻,基本上可以认定,大家都是圈养,只不过新加坡更加高级罢了。国家给你工作,给你房子,给你钱,但是,请遵守纪律,且没有自由。自由真是奢侈的东西,新加坡的自由未必比菲律宾多。

然而,人类终究是追求自由的,无论再精致的猪圈里,也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猪,例如本片的编导,也是新加坡人,他如此真实,充满感情的回忆了自己的童年。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outlook.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木瓜电影网 湘ICP备06002990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