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播放:第三人-HD
  • 自定义第一行提示文字支持fa图标
  • 自定义这是第二行文字

影评


黑色电影的经典(第三人)影评

近段赋闲,着实看了不少片子,整体感觉有些消化不良。不过看得多的重要好处就是有利于质量的甄别,几十部片子卷过,闭上眼睛想想哪部还记得便胜负立判。

以此标准论,《第三人》确实是经典的可以。也许这根本是废话,卡罗尔•里德的这部片子在影史上已经快被说滥了,但是也只有亲眼看过才能感受到这种力量,而且一遍不够,我连接看了两遍。

黑白电影有一种独特的光影魅力,Film noir即是因此得名,灰黑阴暗的街道,在煤气灯下映照出苍白,拉长摇曳的黑影飘过镜头,人物突出的眼神,这才是最纯正的黑色魅力。黑白的景象很纯粹,不会迷乱,处处设置都紧贴剧情的发展,单看每一帧甚至都有老照片般的慑人魄力。在这时,光的作用才最突出,看Orson Wells出现的那个不能再经典的镜头,人物隐藏在黑色的门廊内,只露出脚部,接着突然的灯光亮起,人物的脸部才完全可以辨识,真相大白,完美的影像把悬疑气氛刹那间拉伸到顶点。接着Joseph Cotten追去,被汽车挡住,Orson Wells的身影随着汽车的略去而消失,镜头再转向一边的深巷,微微倾斜,高大的反差打光投射在墙壁上的是长长的慌张逃离的身影,Joseph Cotten追上去,他的影子替代了Orson Wells的影子,Orson Wells则重新消失在广场的夜幕中,悬疑再次被提升。这段镜头也只能说是完美二字,展现了黑白电影的全部魅力,也是黑色电影的经典极致。况且还有最后那段下水道追逐戏,墓园的树林的固定镜头,无话可说。

英国是侦探故事的老祖宗,美国是黑色电影的老家,那么这种“中大西洋电影”(Mid-Atlantic Film)就结合了两者的精华,成为悬疑作品的典范。Joseph Cotten事业失败,投靠朋友却落得一场空,发挥爱好充当起了侦探角色,爱上了朋友的女友,在事实被揭发后又陷入朋友道义与社会道德的痛苦挣扎中,主线设置便足够曲折。既有英雄又有反英雄,Orson Wells的反面角色魅力十足,乖张的表演十分抢眼。Alida Valli面容姣好,所作所为让人又爱又怜,所有角色都性格突出。而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战后共管的维也纳,更是具备剧情发展所需的一切要素,对这个混乱场景的描写则充满表现主义的手法。整个舞台表面混乱实则秩序井然,所有情节都在随着创作的意志逐层展现,完美的控制着整步电影的节奏。谈到线索释放的技巧和结构,简直无可指摘。其中的人物关系,看了一位台湾影评人转述的《电影与历史》中的内容,分析出了一种关系意识形态的微妙处理。我自己当然是玩味不出这种深意,但仅论可以感知的电影元素,《第三人》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示范。看过两遍,在仔细玩味里面的小细节,和一些无关主体的笑料,像用猫的喜好来引出Harry的出场,文化重建委员会邀请Martins做的报告反映的美国通俗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冲突关系等等,也都巧妙异常。娱乐性,现实性,观赏性都在里面得到了体现和融合。

一部优美的犯罪电影,完美的技巧和手法,难以形容。看那么多的电影,也无非是为了寻找像这样的自己深爱的片子,值得在日后不断的回映。有这种快感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付出时间财力淘碟的回报,享受电影的乐趣,才有力量继续从浩大的碟堆中泛出一部又一部塞进碟机。

友谊与正义,我全都要(第三人)影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

“意大利人让波齐亚家族统治了三十年,他们经历了战争、恐惧、谋杀和屠杀,但他们拥有了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文艺复兴。在瑞士,人们彼此关爱,享受了五百年的民主与和平,但他们有什么?只有报时鸟”,可是我敢打赌,如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民主和和平。

七号评分:7.97


剧 情 简 介

二战结束后,维也纳被分为了四个区,分别有英、美、俄、法管辖,在城市中心则是国际化的,由四个国家组成的巡逻队管理。

美国作家霍利(约瑟夫·科顿饰)受好友哈里邀请到维也纳工作。

霍利哼着小曲,如约来到哈里指定的住处,却发现家里没有人,楼上的邻居说哈里已经死于一场交通意外,棺材刚抬走不久。

霍利急忙赶到墓地,很多人正在参加哈里的葬礼,因为初来乍到,他一个人都不认识。

葬礼结束后,一个皮衣男人好心让霍利搭车,并邀请他喝酒聊天,霍利想了解下哈里的情况就答应了。

聊天的过程中,霍利知道了皮衣男子叫卡罗威,是个警察,不过他对哈里的死不是很在意,只是想从霍利这里打听一些黑市交易的情况。

霍利告诉卡罗威自己是作家,根本不知道什么黑市交易,而且这次来投奔哈里也没带盘缠。

没问出什么,卡罗威便安排霍利住进一家旅馆,并要帮他定第二天的飞机票。

到旅馆后,霍利结识了一个文化再教育司的官员,他知道霍利的职业后,想让他下周出席他们的现代小说讲座,并愿意承担霍利的开销。

霍利很高兴,警察不管,他便自己查出他好友哈里的死因,于是就答应了。

正在霍利思考从哪开始查时,有个叫克兹男爵的人来电话找他,并约他见面。

霍利根据克兹男爵的指示找到他,并向他了解哈里的情况。

克兹男爵是哈里在维也纳的朋友,也是目睹哈里发生意外的人之一,他声称哈里在家门口过马路的时候出了车祸,死前曾提起霍利。

霍利还得知,哈里发生车祸的时候除了克兹男爵外,还有一个罗马尼亚人,而哈里在车祸后还活着,但没有撑到救护车的到来。

此外克兹男爵还告诉霍利,哈里有个女友施密特,在剧院工作。

霍利认为要了解哈里的情况得先去找他的女友,辞别克兹男爵后霍利到剧院,找到了施密特。

通过施密特霍利了解到,哈里跟一个叫温克的医生也非常熟,车祸当天温克后来也到场了。

而施密特建议霍利可以去问问哈里的邻居,毕竟车祸发生在哈里家门口,邻居可能看到些什么。

因为语言不通,施密特决定跟霍利一同前往,协助交流。

结果邻居的一席话让霍利大为吃惊,邻居在车祸后就在窗口观望,他声称哈里被撞的头破血流,根本不可能还活着,并提到现场除了克兹男爵和罗马尼亚人外,还有第三人,到底谁在撒谎,而哈里又是否死于意外?……


影 片 浅 析

影片节奏偏慢,导演没想用情节来推动剧情发展,而是用光影来营造悬疑的氛围,少了故事性却多了文艺气息。

下水道那一段戏是影片中难得的几个高潮之一,场面调度和剪辑都非常好,“八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展现充满想象力,加强了追逐时的紧张感。

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镜头和摄影了,在1949年能有这样美的摄影真得特别了不起,加之于刻意为之的倾斜镜头,将这部悬疑电影变得非常的文艺,还要提一下片尾那一段长镜头,说不出的落寞和伤感,确实太美了。

说到演员就不得不提奥逊·威尔斯,他虽然是配角,但出现的每一秒钟都吸引着我的目光,并且他的出场经过导演精心设计,非常的惊艳,可能在之后提到这部电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极其生动的反派。特别是摩天轮那段经典的场景,有一段台词是奥逊·威尔斯自己写出来加进去的,这段台词也更突显了角色的性格,点睛之笔。

正义和友谊该如何选择,放在当下,可能很多朋友会秒选正义,毕竟与一两个为敌永远都比与大众为敌好得多。可要是放在战乱的年代呢?我不知道,人性在这种时候往往会被放大,谁都不能确定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否在那时还站在制高点。

“往下看,如果下面那些小点中的任何一点停止运动的话,你会觉得伤心吗?哥们,如果我给你两万英镑,仅仅是让其中的一点停止运动的话,你会让我收起我的钱吗”,面对这样的灵魂提问的时候,谁又能马上给出答案呢?


台 词 精 选


有谁能在利益面前立刻做出选择?可是花着死人钱的你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第三个人》:男女大不同(IMDB250 TOP 066)(第三人)影评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logs/144607272.html

The Third Man(第三个人)1949

自从看了《大都会》后,我对电影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得出一个结论——老电影很好看。因此,这部《第三个人》在去年我没看下去,今天重新再看,竟然看完了。看来对于电影,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要有着一颗平常心。

这是一部黑色犯罪片。二战后的维也纳,黑市交易猖獗,为了牟取暴利,很多人道德沦丧,不择手段的获取着高额利益。本片男主角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了逃脱警察抓捕,制造了一起假车祸,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男主角是一位从美国来的作家,来到维也纳是因为他的朋友给他提供了一份工作。在知道自己的朋友出车祸死了之后,他开始调查这件事情。随着调查深入,他渐渐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了朋友的所作所为,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朋友是这样的人。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他还爱上了朋友的女人。最后,为了正义,他与警察合作大义灭友,杀掉了自己的朋友。影片在朋友的真正葬礼中结束。

这是1949年上映的电影,一直列属于IMDB250,而且在英国的评价也很高。如果本片放在一九五零年代,这部电影的情节确实很出色,能够吸引我。不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本片的情节已经被很多电影拍烂了。假死、挖棺材,整个事件都是骗局,等等这些影片的看点,在其他的影视剧中已经看过多遍,不新鲜了。比如那个挖棺材的设置,电影里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次,美剧中更是屡见不鲜,前段时间看的《X档案》的一集,就有这么一个场景。所以,从情节上来说,本片并没有打动我,也使得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经常出神。当然,这部电影在刚上映的时候以及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情节肯定让观众很意外。用现在的眼光看待60年前的电影是不对的,也是不公平的。平心而论,在1949年就可以拍出这样曲折的故事,还是很伟大的。

本片的影像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正常取景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角度很独特的取景方式。它用了很多非常规视角的镜头,而且还不平行于视线,比如从地上仰看的视角,从空中俯瞰等等。这些独特的视角,给人一种黑色、压抑的感觉。对于电影的拍摄技法,我是一个门外汉,自然不懂得编导的用意,以及那些技术性词汇,我只知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们给我带来的感觉依然很独特。况且,近年的电影也没有如此独特的画面。本片确实是一部经典。

此外,这是一部黑白片,虽然是因为年代所限,不过这种黑色的影像,恰好适合这部黑色的犯罪片。尤其是本片光线的使用,生动的传达出影片的氛围,压抑、冰冷、寂静的感觉。而且本片的环境,街上稀少的人群,听不懂的语言等等,更加使人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冷漠。所有这一切,就像男主角的处境一样——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着强烈的无助感。

最后,这部1949年上映的电影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影片把二战后的维也纳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水平非常高的城市。古典的建筑,精美的装饰,浓厚的文化气息。真正反映维也纳的电影不多,通过这部60年前的电影,终于可以领略维也纳的风貌,也是一次意外收获。

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还是老套的正以对抗邪恶模式。男主角处于友情与良心的挣扎中,一面是二十多年的友情,一面是良心的谴责,究竟如何选择?当然,最后他做出了符合大众价值观的选择——大义灭友,为了正义击毙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朋友。与男主角相比,女主角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一面是爱情,一面是正义,她宁可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也不愿意自己的所爱的男人被绳之以法。女人啊女人,真的是感情动作,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最大不同。

演员方面,因为年代久远,演员不是很熟悉。女主角Alida Valli很漂亮,她有着一双美丽的眼睛。老电影看多了,发现美女每个年代都有,而且年代越老的电影里的女人越漂亮,这是为什么呢?看来混血把人种都混得不纯了。男配角是《大国民》的导演Orson Welles,这是我查了资料之后才知道的。他不仅样子帅,而且还有才华,编、导、演样样俱佳,才子!

总体来说,一部在六十年前很惊艳的电影,虽然现在再看情节不算新鲜了,但其他方面仍然可圈可点。佳片一部。

序列:0436

TLF.IMDB.Top062.第三个人.The.Third.Man.1949.BD.MiniSD-TLF

2011-07-07

《第三人》如何将“廉价小说”塑造为影史经典(第三人)影评

这个世界的英雄只存在于你自己的故事里

In Italy for 30 years under the Borgias they had warfare, terror, murder, and bloodshed, but they produced Michelangelo,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Renaissance. In Switzerland they had brotherly love - they had 500 years of democracy and peace, and what did that produce? The cuckoo clock.

《 第三人》讲述了在战后的维纳斯(电影中无处不在的阴影描绘出战后一切都模糊不清),美国作家马丁应好友哈里邀请到维也纳工作,岂料刚到达目的地就传来了哈里车祸身亡的消息。哈里葬礼上,马丁遇到了当地军官卡洛维,卡洛维很不客气的请他马上离开维也纳。马丁没有理会,决心留下调查出好友死亡的真相.马丁找到哈里的女友斯科姆特小姐一起调查事件的真相。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内幕越加扑朔迷离,首先是他们的房东遇害,接着马丁自己发现被人跟踪,而且他查出哈里死的时候还有个第三人在场。经过一番周折,马丁发现哈里并没有死并且经营着谋财害命的黑市生意,最终马丁和警察合作并打死了哈里.

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所说,在当时,《第三人》的剧情只能算是“廉价小说”,然而正是因为其精妙的镜头设计和对电影技术的组合使得《第三人》获得了Time Out 2011“史上最佳100部英国电影”;“第3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 黑白片最佳摄影“等奖项.

氛围的营造

全片散发出一个废墟之城的忧郁消沉之美,表面倦怠,但是表面之下躁动着不安的生命.——《时尚》

想要剖析《第三人》中气氛的营造,我们就要从电影的摄影和音乐等方面入手.本片全片运用了肉眼可察觉的斜角镜头,斜角镜头最初是为了给观众造成视觉错觉,然而在《第三人》中,4:3比例镜头使摄影效果十分良好,几何图形推进了风格化的叙事,抽象画环境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第三人》中的维也纳采用实景拍摄,情节和地点密不可分.《第三人》中的场景设计也十分抽象主义.在片中的许多镜头使用了灭点透视,超广角镜头突出了场景的夸张感,使近的变近,远的无穷远;广角镜头使深景更深;片中还大量出现楼梯窥视镜头,更突出了场景中的几何感和层次感.再说配乐,片中鬼魅的奇特拉琴配乐贯穿始终,给《第三人》增添了趣味.

斜角镜头

几何感

巨大的影子和抽象主义

奥逊·威尔斯

提到《第三人》就必须说奥逊·威尔斯那精湛的表演.虽然他并不是主角,出场时间也不长,然而他的确贡献了他演艺生涯中最佳演技,在文章开头,我引用了一段片中的英文台词,这段台词完全是奥逊的即兴发挥,选自一部德国歌剧;其中威尔斯第一次出场和隧道追逐战都成为了影史经典镜头.

威尔斯首次出场

隧道追逐戏

黑色电影

《第三人》为首的黑色电影有着显著的特点,黑暗的灯光效果(维也纳);蛇蝎美人(斯科姆特小姐);大部分都具有破案剧情等等,在上个世纪也诞生了众多杰出的黑色电影作品如《独行杀手》《日落大道》《公民凯恩》等等

《独行杀手》中同样灰暗的白天

  • 9.0分2024 HD

    蔚蓝天使

  • 2.0分1997 正片

    小鞋子

  • 4.0分2023 伦理

    复仇轮回

  • 1.0分2024 第02集

    权欲第二章 第四季

  • 8.0分2022 第08集

    危险关系 第一季

  • 3.0分2023 第12集

    经验丰富的你和经验为零的我交往的故事

  • 4.0分2024 第8集

    我们是幸运儿

  • 8.0分2024 第2集

    狂想行

  • 7.0分2022 第10集

    法律与秩序 第二十一季

  • 2.0分2023 第6集

    圣诞老人快乐再疯狂 第二季

  • 1.0分2022 第10集

    神话任务 第三季

  • 1.0分2024 第07集

    佳期如许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outlook.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木瓜电影网 湘ICP备06002990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资讯